那个出生乡野压在所有贵女头上宠冠后宫三十年的皇贵妃死了! 对比了同期的几个小丫鬟,李玉儿挺庆幸自己学过煮饭,被分配到了厨房。在厨房里虽说每天累一些,但起码食物不会欠缺。而听吴平平讲,被分配去洒扫的小丫鬟经常被克扣食物,管洒扫的大丫鬟们虽说没有厨房里的大丫鬟们那么爱捧高踩低,但也爱偷奸耍滑欺凌弱小。
在厨房里即使再忙再累,李玉儿还是会花时间记住厨房里每件东西放置的位置和陶厨娘做饭的一些习惯,以便更好的配合陶厨娘,又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李玉儿和陶厨娘之间越来越有默契。
陶厨娘觉得这个新来的小丫鬟还挺机灵的,经常只需要一个眼神,这个小丫鬟就把她要用的东西递过来了,吩咐她做什么事儿都做得又快又好,让她每天的活儿都轻松了不少。这样几次之后她就越发的爱吩咐李玉儿做事了,李玉儿严格按照她的要求做事儿,感觉又学到了不少。
李玉儿在厨房里经历最初的忙乱后,渐渐的总结了经验掌握了规律,一切都开始有条不紊起来。她在陶厨娘身上花的心思也渐渐有了回报,最明显的是陶厨娘越来越爱支使她了,乘着这个机会,李玉儿一碰到不懂的就拿来问。
陶厨娘人闲了了,心情好了,虽然仍旧爱板着脸孔,但明显眉头舒展了些,也就好说话了,李玉儿有什么不懂的,只要不涉及到她的独门手艺都愿意说。
时间又在李玉儿的忙碌和学习中度过了半个多月,在这半个月中李玉儿已经习惯了忙碌,并把生活规划的很有调理,倒也没觉得多累了。周囡囡这在李玉儿的帮助下,也习惯了厨房生活。
这天,厨房的丫鬟们忙完了午饭后,都没有多少心思做晚饭。因为今天是发月钱的日子,这个时间段快轮到她们厨房的人了。厨房的几个丫头眼睛都不住的往沙漏上转,看见时间到了之后,都一窝蜂的涌了出去。
周囡囡也眼巴巴的盯着陶厨娘,李玉儿也在犹豫是先切菜还是先领月钱。陶厨娘见状挥挥手到:“好了好了,知道你们的心思不在这里,快去快回吧。”
“谢谢陶大娘!”周囡囡边感谢着就边拖着李玉儿往外跑。
“你以前不是挺怕陶大娘的吗?怎么现在在她面前放肆起来了?”李玉儿一边跟上周囡囡的步子,一边疑惑的问道。
周囡囡开始有些怕陶厨娘,李玉儿给她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都不管用。
“陶大娘不是一直爱板着脸吗?我又一直做什么都做不好,以为她不喜欢我。现在我厨房的事顺手了,你又做的这么好,她对你也是那个样子,我就知道她不是对我有意见了。”周囡囡轻快的说道。
等李玉儿她们走到账房时,其他人差不多都领了,很快就轮到李玉儿她们。
“名字?”账房先生头也不抬的问道。
“厨房,李三妞和周囡囡。”李玉儿回答道。虽然她现在已经决定用‘李玉儿’这个名字,周围人也知道她现在叫李玉儿,但府里的名册上还是写的李三妞。
“李三妞、周囡囡,粗使丫鬟,月钱二十五。”账房先生念到,旁边清秀的小厮连忙推过来两堆数好了的铜板。
李玉儿抓起铜板,点了一下数,确实是二十五个,心情有些复杂。她还想将来有能力了,就想办法为自己赎身脱离奴籍,打算现在就为自己凑赎身银子。一两银子就是一千个铜板,她想要凭着月例凑齐赎身银子是不可能的了。
“这是我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钱呢,可以买十多个馒头,真好。”周囡囡对于到手的月钱很兴奋,都快要一蹦三跳了。
周囡囡这份高兴感染了李玉儿,李玉儿心想:这也是她这世拿到的第一份工钱,该高兴一些。
在回到厨房的路上,听到别的人说起程府各级别丫鬟的月例,李玉儿才知道厨房里的丫鬟们为什么这么热衷往上爬。
在程府,不同等级的丫鬟之间不仅地位不一样,每个月的月例也是相差巨大:粗使月钱二十五、三等月钱五十、二等月钱一百、一等月钱五百、各管事月钱一两银子往上。
李玉儿的心因为月例银子泛起了小波澜,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没有能力的情况下,有的事情想了也白想,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学会厨艺,学好厨艺。
时间又在李玉儿潜心学厨中过了一个月,期间那个黑瘦丫鬟一直试图找她们麻烦,但她们每天在厨房里都围着陶厨娘打转,没有给她丝毫机会。
这天晚上,李玉儿收拾好了东西,打算回屋,发现周囡囡不知道还在灶边忙什么:“囡囡这边收拾好了,我们回去吧。”
“等等,今天不急着回去。”周囡囡高喊着的同时,仍旧在灶前忙来忙去。
李玉儿好奇的走过去:“你在忙什么?”
“就是煮碗长寿面,玉儿今天……”。周囡囡随口说了一半,才反应过来是李玉儿在问。
开始周囡囡说到长寿面的时候,李玉儿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后来见周囡囡脸红不好意思的样子,李玉儿才想起,今天是她的生日!
这一世李玉儿从没有过过生日,因此周囡囡说着长寿面的时候她还没反应过来。没想到这辈子第一个陪她过生日的是认识还没有超过两个月的的小丫头,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果然要看缘分啊。
接下来周囡囡又在灶台前忙来忙去,这一次李玉儿没有上前帮忙,只看着她在灯光下忙碌,心情格外平静。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煮面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味道不一定好。周囡囡又手忙脚乱了一会儿,终于从锅里捞出了一碗面,端在了李玉儿面前。
周囡囡不知是热的还是急的,额际都有细小汗珠了,鼻头上也不知道在哪儿蹭了几块黑色的碳灰,端着一碗汤面站在李玉儿面前十分热切的看着她。
李玉儿犹豫了一瞬,决定还是忽视那快要结成一团的面条吧,毕竟是人小姑娘第一次煮面。李玉儿接过面,打算以最英勇的姿态,几口就把这碗面干掉。
面刚入口,李玉儿就发现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难吃,虽然煮融了一点,但油盐放的比较合适。毕竟周囡囡刚才做的时候是十分用心,调料是一点点加一点点尝的,力求她能做到的最好状态。
李玉儿慢慢把把面吃完,汤喝干净,才对满脸写着‘求表扬’的周囡囡笑着道:“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面条,囡囡煮的真好。”
反正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吃面条,也不算骗人。小姑娘的热情是不能打击的,要表扬赞美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她学习做饭的兴趣。
“真的?!我真的做的好吃?”周囡囡听到李玉儿的话都兴奋的都快跳起来了,要知道她最希望的就是自己将来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好吃的。但在厨房这两个月,她一直表现的笨手笨脚,学什么都没有李玉儿快,让她以为自己没有学厨的天赋,大为失落。而现在她听李玉儿说自己做的面非常好吃,这个心思一下子又活了起来。
“当然是真的。”李玉儿诚恳的点头,她不知道自己曾经打击过周囡囡的信心。她现在想通过鼓励的方法激起周囡囡对厨艺的喜爱,又从新树立起了周囡囡的信心。
李玉儿见周囡囡的目光还恋恋不舍的在她碗边徘徊,又不时的望了望锅边没用完的面条,就知道她打算再煮一次尝尝。对于这事李玉儿不打算阻止,即使周囡囡做失败了,只要她相信了自己能做的很好,并不断努力,就会越做越好的。
“要不你再做一碗尝尝。”李玉儿提议道。
周囡囡有些犹豫,最后还是摇摇头道:“陶大娘虽然说了允许我用面条,但我也不能用太多了。”
把锅碗洗好后,李玉儿和周囡囡就踏着月色往睡房里走,周囡囡的精神显然十分亢奋,一路上都叽叽喳喳的把她以前对学厨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
这时李玉儿才知道,看着大大咧咧的周囡囡在对待自己喜欢的事上,也是这么小心翼翼心思敏感,看来以后对她下厨的事儿要多加鼓励了。
李玉儿回到屋里时,油灯还没有灭,难道吴平平还没睡?
“今天你生辰,这个送给你。”吴平平依旧寡言少语,把一个荷包塞到李玉儿怀里,就进门往床上去了。
吴平平给礼物的时候声音都是僵的,要不是李玉儿眼尖看到了她耳根发红,还会以为她不情愿呢。
没想到平时表现这么成熟的吴平平也会害羞,李玉儿的惊奇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不过她不敢点出来,怕是惹恼了爱面子的吴平平,只真诚的说了声“谢谢”。
这荷包是吴平平用自己的月例钱买的针线做的,她每天白天都要干活儿,针线都是早上和晚上挤出时间做的。当时李玉儿还劝她‘不要做,伤眼睛’。哪知道她是打算送给自己的,此时李玉儿心里只留下满满的感动。
至于吴平平为什么会针线活儿而不去针线房这件事,是个人隐私。吴平平不说,她就不打算问。
李家虽说刚刚秋收,但交了一大笔赋税,粮食也没剩下多少,李玉儿为了能够把粮吃到明年,每顿饭都在精打细算,想着怎样才能节约些粮食。要保证她娘的营养,她和她爹就只有吃的更少一些,而且现在野菜也枯萎了很多。此时的李玉儿再也不会嫌弃鱼了,她现在没有资本嫌弃任何一样食物。
这天早上李玉儿打开鸭圈准备去放鸭子,突然看见旁边稻草铺就的窝里有一抹隐隐的白色。李玉儿的心剧烈的跳动了一下,她快步走过去一看,果然是一个椭圆形的鸭蛋。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因为一个蛋而激动,上辈子长身体的时候她是把蛋吃厌了的,而这辈子她还从没吃过鸭蛋。
李玉儿把蛋捡回屋,思索着它该怎么处理。买鸭子的时候她是想着下了蛋之后孵小鸭,所以拜托大娘选了一公两母。而现在,她想着她娘的的食欲和他们家的饥饿状态,这蛋怕是存不住了,李玉儿决定这个蛋的处理权交给她爹。
李老二最后决定:如果以后一天能捡两个蛋,就吃一个留一个,只捡了一个,那就吃了吧。
李家的饭桌上又多了一盆蛋汤,没有说错,蛋汤是用盆装的。本来李玉儿打算做个蛋羹什么的,结果他爹当天就说她不知节俭。于是桌子上就多了一盆飘着几段葱花的汤,李玉儿愣是没有从里面品出蛋的味道。
只从家里有一只鸭子下蛋后,李玉儿对这三只鸭子更上心了,每天放鸭子的时候还要留意它们会不会把蛋下在外面。
温度在时间的流逝中,悄无声息的降了下来。早晨路上的草叶都铺上了白霜,屋外的水缸上也结起了一层薄冰。早起的李玉儿要用这刺骨的冷水淘米洗菜,将春天晒干的野菜泡开洗好,将米下锅,双手已经冻得通红了,在灶门口烤了一会儿又努力搓动了一会儿才恢复知觉。
李玉儿的这双手十分粗糙,十指指腹和虎口都有死茧,完全不像一个小孩子的手。李玉儿对自己双手的样子已经看习惯了,在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的情况下,她是没有时间和力气去注意自己的肌肤容颜。她现在希望的是,这个冬天她的双手和双脚不要长冻疮。
吃了早饭,太阳还没升起来,李玉儿却要出去放鸭子、挖野菜和捡柴禾了,这个时节外面的野菜大多已经枯萎了,只剩下车前草等少数的几种,而且味道不好,但对于她们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李玉儿与她爹的关系看着还好,然而那天挨打的事儿始终在她的心底留下了痕迹,她没办法向过往一样理所当然的用家里的东西,理所当然的为这个家贡献。她在心里衡量得失,她在这个家得到庇护,就理应付出。也是这个时候她才知道这个叫‘大夏’的国家对女孩的苛刻,女孩是没有土地,是不能立户的。
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几年的李玉儿才认识到,对于士农工商中‘农’这个阶级的人来说,土地是根本。‘农’这个阶层出生的女性没有土地,就没有立身的根本,在家得依靠父亲兄弟,婚后得依靠夫家。因此再能干的女人,他们都可以尽情的鄙视,因为他们觉得,女人就是依靠着他们活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失去了经济基础的女人,拿什么来提高在家里的地位呢?清楚的了解到这个世界对女性的禁锢之后,李玉儿对未来都有些绝望了。自出生以来她一直过得很艰辛,但她还是一直很努力的生活,努力的学习生活技巧,只为了能够越活越好,然而现在她发现前途一片昏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