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药渣

作者:米饭家族      更新:2024-11-15 15:01      字数:4706
  

    那个出生乡野压在所有贵女头上宠冠后宫三十年的皇贵妃死了!

    李老二端着碗站在屋檐下望着天空,半天都没有喝一口稀粥。

    “爹, 你在等太阳出来吗?”李玉儿问道, 往天他爹都是几口喝下稀饭, 再去砍柴, 今天状态确实有点不对。

    “今天是小雪, 霜降那天也没有打霜, 这天气有些反常。”李老二头也没回。

    天上确实没有一片雪花飘下,李玉儿闻言打了一个寒颤。她虽然还没有学会二十四节气的算法, 但也知道小雪不下雪,意味着明年很有可能大旱!

    李玉儿看着房间里仅剩的半缸粮食,她本来打算这让它撑到明年开春, 再用野菜撑到收获。如果明年大旱呢?春天有没有野菜?粮食还有收成吗?

    果然, 等到了晚上天空也没有飘雪的迹象。

    “爹, 我想在家里栽种折耳根和车前草。”李玉儿仔细思考了后对李老二说道。

    “在家里种?栽在院子里?”李老二问道。

    “我是说,用缸或者木桶种在屋里。”李玉儿小心的说道。

    “为什么?”李老二知道李玉儿是个懂事的人, 不会把家里的东西乱用, 但还是要知道她想做什么。

    “折耳根和车前草不是春天温度高了, 才长得好吗, 我觉得家里的温度要高些, 说不定, 折耳根和车前草就长了呢?”李玉儿解释不了大棚蔬菜的原理, 只能用猜测的语气。

    “家里的几个空缸和木桶都拿去用吧。”李老二觉得基本会白忙一场, 但看着女儿期盼的的眼神还是同意了, 万一真的长出来了呢?

    李玉儿得到同意后, 就跑到河边上去挖折耳根。折耳根秋天的时候叶子就已经枯萎了,但地下的根还是好的,春天的时候又会发芽。她记得这段河岸有很多折耳根。

    挖好了折耳根,种在装着沙土的缸里,又把车前草种在装着半腐的树叶和土壤的木桶里,将缸和木桶都放在温度相对较高的灶屋里,希望它们能够顺利生长。

    想到明年可能要大旱,李玉儿想浅水湾的小河会不会断流?如果断流了,河里也就没有鱼虾了。为了以防万一李玉儿决定这段日子要把时间都放在抓鱼上,吃不完就做成鱼干,当存粮。

    李玉儿把自己的想法给她爹和大伯说了后,三家人都觉得有理,便把精力投入到了抓鱼上。

    浅水湾其他人家开始还都在笑话李家三房饥不择食了,后来渐渐也有人加入到抓鱼的行列,只是还没有掌握鱼的做法,对抓鱼这件事是逼不得已而为之,不是很积极。

    这个时代河流水质好,浅水湾的这条河里的鱼以前又没人抓过,因此很多,还很肥硕。三家人每天都收获百十条,感觉心情都明朗了。

    看着抓到的鱼,李老二露出了笑脸:“以前只把鱼当菜吃,没留意。现在看来,以前真是浪费了。”

    每天的收获激起了李老二抓鱼的热情,以至于抓鱼这件事儿完全轮不到李玉儿了,她的工作变成了每天在家里熏鱼。

    虽然每天都要抓几十条鱼,但不知道明年的年景到底好不好,还是要节约着吃 ,剩下的鱼都要赶快熏干,不能让它们腐坏。

    李玉儿没有熏过鱼,浅水湾也没人有熏鱼的经验。还是大娘把熏肉的方法交给她,无奈之下,李玉儿只有用熏肉的方法熏鱼。

    没有经验的李玉儿最开始在灶屋里熏鱼,希望一直点着火的灶台可以把屋里的温度提高,让她种的野菜好快点发芽。然而那浓烈的鱼腥味和呛人的浓烟很快就打败了她,便在院子里加了一个架子挂鱼,在下面点燃锯木粉和还没有干的树叶熏。

    浅水湾这条河只能算小溪,因此里面的鱼数量也是有限的。加之浅水湾其他人意识到粮食危机后,也加入了抓鱼队伍,李老二每天收获的鱼就渐渐减少了,几天后即使有别的河段的鱼游过来,每天也只能收获十多条。

    即使每天只能收获几条了,但李老二还是天天都要去抓鱼。直到天气越来越冷,一出门手就会冻僵,李老二才停止抓鱼 ,窝在家里减少运动,节省消耗。

    这时李玉儿计算了一下家里存下了将近三百条鱼,因为浅水湾的河水不深,所以这些鱼大的只有成人巴掌大,小的就更不用说了。这数量看着不少,但真的拿来一家人当粮食吃,还是远远不够。

    接下来又是一个月没有雨和雪,连太阳都很少升起,整天都雾蒙蒙的。这时,便是李玉儿也清楚的知道天气很反常了。整个浅水湾开始弥漫了一种慌乱的气息,人们开始不再猫冬,而是走出家门,聚在一起互相安慰,期望能压下心中的恐慌。然而当周围人都在猜测和惶恐时,他们就更加惶恐了。

    李家三兄弟这时都计划着再挖一口深井,最终挖井的地址选在了水田边上,这时李玉儿也顾不得思考井里的水会不会和田里的水互相流通了,她只想着说服她爹在后山的山脚的石头里打一个水槽。

    “石头里怎么会有水?”李老二觉得女儿虽然懂事,但毕竟是个小女孩,想的太天真了。

    “可石头的苔藓上面经常有水流下来。”

    “那是露水。”李老二失笑的摇了摇头。

    “只要打一个盆子这么大就可以了,不费事的。”

    李玉儿再三劝说她爹,但李老二终究是不愿意顺着他女儿天真的想法去做傻事。

    无奈之下李玉儿也只能放弃,让她拿着镰刀挖挖野菜还可以,但要让她拿着錾子和锤子去敲石头,可没这么大的力气。

    也有值得高兴的事,李玉儿种下的折耳根,终于发芽了!她想的没有错,虽然没有塑料薄膜,做不了温室大棚。但只要温度足够,野菜也是能够生长的。

    时间在浅水湾众人的焦躁中又悠悠的走了一个月,这个月依然没有落下一滴雨。大家都在家里祈求着老天:不要干旱。

    然而,老天并没有回应众人的祈求,冬粮种下去后没有下雨,春天来了也没下雨。

    浅水湾的人只有拼命的从河里挑水,往地里浇灌,希望能够拯救冬粮。

    当田里的水快干了,河里的水也下降了的时候,人们终于意识到冬粮已经错过了生长的时间,没有多少收成了。都把目光放在将要种下的稻谷上,即使田里的水越来越少,人们也期盼着稻谷种下去后能下一场雨。

    然而,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没有出错,浅水湾迎来了大旱。李老二挑水挑的肩膀都磨破了,也阻止不了田水蒸发,土地开裂,秧苗枯死。最后连河水都断流了,浅水湾的人都开始绝望了。

    一直干旱着,路边的树木都无精打采,野菜更不能幸免。没有雨水,许多野菜都没有冒头的机会。李玉儿种的野菜虽不缺水,但数量不多,跟本不够吃,她便也跟着她大娘和三婶一起去挖草根。

    丝茅草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野草,对水的需求并不高,长在山坡和原野上,根可以吃,略带甜味,但不易嚼烂。李玉儿每天都挖了丝茅草根和鱼一起炖溶。在炖的过程中,要把锅盖紧,不要泄露出鱼味。

    现在整个浅水湾的人都处于饥荒状态,李玉儿可不知道,如果让人发现她们家还有点干鱼会是什么后果。

    李家的粮食也早已吃光,现在就靠着几十条鱼干和一点野菜草根过活,也是整天都处在饥饿状态。

    浅水湾的人没等来雨水,却等来了一件更严重的事儿,井里没水了。

    李家三兄弟在田边挖的水井还有一点水,但供应不了整个浅水湾的人家吃用。很多人都开始挖深井,但大多没用,所以李家三兄弟打的井还成了浅水湾公用的水井,毕竟他们三兄弟拼不过缺水的人多势众。

    这时候李玉儿又向她爹提起在后山打个水槽,李老二看着还长有水灵灵的苔藓的石头,决定试一试。

    李老二打的水槽不大,只有一个面盆深,四个面盆高,两个面盆宽。边打的时候,旁边的石壁就在沁水出来,等打好之后,底部已经沁了一层水了。李玉儿见有水之后也放了心,先前她也不确定一定会有水,只是抱着侥幸的心态试一试。

    李老二家暂时不缺水了,他把这个方法,告诉了他两个兄弟。李家老大和老三也学着这样打了两个水槽,但他们平时还会去井里挑水。不是他们不愿意把‘石头里会沁水’的消息告诉邻居,而是怕其它地方的石头不沁水,那样的话,他们家的水槽也会像田边的井一样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