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今一看前面停车下来的人,乐了,全是他们桥东村的人。
陈文星开车带老婆和陈三公陈三婆,陈今特意多看了几眼他那辆据说要四十万的车子,啧啧,一分钱一分货,果然看起来更贵。
再前面,就是陈五叔一家四口了。
再探头出去看看,又看到了陈文振,但是没看到老支书。
过来处理事故的警察指挥被堵住的车子通行,陈今开过去,只见到路边有辆车被撞得车灯都掉了一只,地上的血迹还没干透,这场景看得她头皮发麻,赶忙收回了视线。
心里反复提醒自己,出行要注意安全啊,小命就一条,没命了,再多的钱都是白攒。
桥东村被包围了起来,施工地是不允许闲人进入的。他们绕着包围圈开进去,一路开到了新祠堂前,一溜的小轿车,直接排成了两排。
啧啧,老陈家过年上香的这个牌面!
村长一家已经提前到了,现在在祠堂里面忙碌,其他下车了的人也不耽误。个个在外面是大老板、有钱人的派头,回到村子了还是得恭恭敬敬地扫祠堂、找浆糊贴对联。
乍然变富也才过去半年时间,已经有人开始追求“文化人”的那套了,说话都变得斯文了起来。
也是,钱能解决这世上大多数的矛盾和烦恼,现在让他们为了三瓜两枣急赤白脸?那真的不至于。
整个桥东村,最实在的就是周大婶一家了。他们开着三轮车来的,在一众小轿车中间格外突出。
但周大婶这人就是稳得住,知道自家的车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她也没心理不平衡,该和人打招呼的就打招呼,只是看到陈三公、陈三婆和陈文星夫妻两个,都没好脸色。见到了老支书,那脸色就更臭了。
祠堂里的活有长辈们去忙,什么供品、香火、鞭炮,三舅都给她准备了一份的。
三舅回头想找她过去,毕竟每家得有个人来管自家的,但一看陈今笑嘻嘻地挪去周大婶旁边,眼里冒着光地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可把他气笑了。
这娃,真是好的坏的都跟她大舅学完了,哪里热闹往哪里凑。
陈今心里默念倒计时,一看周大婶双目一瞪,心里大喊:来了来了!
下一秒,周大婶就上下打量了陈文颂,长长的“哟”了一声后,“文颂你最近伙食不错啊,肚子比你新老婆的肚子还大。听说你们家这胎是个男孩了,恭喜你啊。老支书,你们家的孙子太金贵了,值一栋秀丽小区的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