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他的眼睛也不如李慕白一半大。
李慕白伸手把杨九朗的脸往观众那边一扭:“看见了没?这就是帕金森的前兆。你瞪到最大别人都以为你在睡觉。”
又是一阵哄笑,杨九朗蔫了。
接下来就是李慕白开始展示评戏的技巧,尤其是眉眼之间,包括身法的潇洒。
那戴口罩的小姑娘坐在第一排,手捧着下巴,眼睛一动不动,都不敢眨眼,就怕错过李慕白一个瞬间。
到最后李慕白要结尾,毕竟每段相声都得有个底包袱。底包袱不一定是笑料,也有可能是个才艺展示。
一般杂学唱的底都是京剧,毕竟是国粹。
而李慕白也把底放到京剧上,京剧里面唱腔最高的一段就是林海雪原里面的《打虎上山》。
那后台三个人一听到是《打虎上山》,全都变了脸色。
“哎哟,打虎上山啊,这段儿可不好唱啊。调门太高了,也就师父能唱下来。”
那张芸雷笑了笑:“师父的打虎上山也是用梆子的腔唱上去的。”
小孟用胳膊肘戳了戳狗粮:“狗粮,你不是能唱打虎上山吗?”.
第19章
小孟的话让那狗粮一低头,脸上有些羞愧。
“我得降两个调门才能唱上去。别说是咱这些相声了,就连京剧界里面能把这段唱好的也没有几个。小师叔胆子可真是够大的,这一段的调门比叫小番还要高,而且还是拉长音。”
而那边台上,李慕白垫步凌腰,脚尖一挑,大挂下摆往上一飞,李慕白拿手一捞,直接往身后一甩,整个身形极为潇洒。
毕竟要演杨子荣的打虎上山,就得有下盘功夫。下面那些小姑娘全都眼睛发亮,一个一个都跟黑夜里面的狼一样。
李慕白张口就来,一股豪气脱口而出:“穿林海,跨雪原,气吞霄汉.……”
这段唱腔难就难在不但声音高,而且每个音都是长音,也就是说你不但要达到这个高度,还得在这个高度上停留一段时间。
可不是说到了这个高度立马下来,这李慕白中气十足,脸色威严,两条眉毛显示出刚毅的神情,就是要把杨子荣的样子给他演出来。
这个气冲霄汉一出口,声音直冲头顶,所有人听完都感觉浑身跟蒸了桑拿一样,就是那么通透。
下面的观众早就开始鼓掌了,甭管是前面的小姑娘,还是后面的老大爷,那都得拍手叫好。这是真功夫呀,这可不是蒙事儿的。
经过上一次的教训,不少人这回从一开始就开始录像,就是要把李慕白整个一段全都录下来。
这一段打虎上山一唱完,李慕白一甩胳膊,跟杨九朗说了个底,鞠躬下台。
下面那些小姑娘早就呜嗷乱叫,喊着让李慕白返场。不过报幕员过来说时间差不多了,不能返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