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宅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算在此地扎了根,哪怕这根还不算扎实,但比起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走的租户,街坊邻居自然还更喜欢新来的这对年轻夫妻。
尤其待他们知道陈景明年要chūn闱赶考的举人之后,街坊邻居更又热情了三分,头三天家里的门不到天黑基本没关上过,不这家婶子送个锅碗瓢盆的当搬家的礼,就那家大嫂又拿些好吃的送来,甚至还有到了饭点直接端过来一碗菜的,叫人不收下都不行。
好在三清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毕竟如今再太平盛世,举人那也没多到满街跑,尤其这条胡同里大多都寻常百姓,现在来了个陈举人,不说多稀罕但总归都愿意jiāo好的。
“您可真有先见之明,之前您让寿儿那么多鱼回来,足足做了五坛子鲊鱼,我还觉得这也太多了。谁能想这才半个月呢,就开第二坛了。”
邻里之间相处,最最要紧的一条就有来有往,要只来不往,别说一个举人家里,就天王老子家时间长了也没人搭理。
三清搬到这边来之后,把家里给收拾顺当之后的第一件事,就带着铃铛和寿儿买了好些肉菜和坛子回来,把平时在家吃得最多的泡菜,酱辣子和鲊鱼腊肉全给做了许多。这些东西京城少见,自家做的不贵又好吃,拿出去跟邻居们之间走个关系再没比这些更合适的。
当时那阵仗大得把胡头儿都给惊动了,胡头儿还以为他们俩为了买宅子把手头的银子花完了,这会儿在屯吃的,立马又自己拿了二十两银子过来要给陈景应急。
陈二爷这辈子什么时候得过旁人的接济啊,头一回被胡头儿这么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往怀里塞银子,那滋味可真说不出来的复杂。觉得好笑之余又无可避免的觉得感动,毕竟这世上落井下石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之又少。
感动归感动,二爷还挺要面子一人,打死也不可能收胡头儿的银子。可人胡头儿又觉得送都送来了就没有再拿回去的道理,就为了这个两人差点为了二十两银子在陈景书房里打起来,最后还胡头儿武力镇压略胜一筹,把银子往桌上一拍就走了。
不过胡头儿也没亏,那二十两银子就成了他在陈家蹭吃蹭喝的敲门砖,从那天起这位爷就差把chuáng给搬到陈家小院儿里来了。
之前那一大坛子吃完了的鲊鱼起码有三分之一都进了他的肚子,这不,铃铛还说着话呢,也不知道他闻着味儿还提前算好了,反正不早不晚的又过来了。
“小铃铛,你这孩子得大方些,一坛子鱼不算什么,赶明儿得了空我带你去城外钓鱼去,到时候咱们钓他个百十来斤,想做多少就做多少,咱天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