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正帝早朝一出来,就看见了李修,心里咦了一下,先不做理会坐了龙椅。
君臣见礼之后,开始处理公务,或是批准,或是驳斥,或是商议;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李修这次是仔细的聆听,他需要熟悉这种工作模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堆到皇上一个人身上,这么干,不仅是不信任群臣的表现,也是要把自己累死的节奏。偌大的帝国,每天能在金殿中说的事就有逾百件之多,这还是挑选之后的结果,还有一些就是临时增加的话题,比如李修这样的事。
这就是做朝官的好处,我站在了金殿上,总有机会说说自己的事,很容易挤掉那些好不容易才有机会在朝堂出现的本章。
耐心等着,等着机会,等着谈到陇西事物的时候,才有机会。
工部侍郎都临时奏完了想要建造四轮车以便多承重的话题,还是没人说陇西。难道陇西的事情还够不上资格在金殿说说的吗?
就在李修准备自己上的时候,都察院一位佥都御史终于说了这件事:“陕甘道御史上了折子,陇西今年又是旱灾,希望朝廷能救济之。”
一个又字把李修噎的够呛,合着你们一直不说的原因就是嫌弃陇西每年都是如此呗?
不至于啊,甘肃有黄河,不是那波涛滚滚卷起万千泥沙的黄河,它刚从青海的草原流淌出来,是九弯之中的第一弯,还没那么浑浊。
李修想错了,黄河初段所过之处,都是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哪怕就是进了甘肃,此时的甘肃又哪是他所认识的甘肃。
人少地瘠的一个地方,能自给自足的活着,就是朝廷对那里的期许。老少边穷四个字,甘肃占全了。
历史很老,资格也很老,陇西郡有着李姓故里称谓,除了汉李广李陵外,还有全唐六十多位皇帝。
搁在唐朝,陇西就是龙兴之地,李修就是望族子弟,妥妥的世家。
现在不行,天家姓穆不姓李,龙兴之地在金陵。
一听说是这,还真有人扭过头去找李修,工部侍郎真是位好上司,他问了李修一句:“李郎中的故里啊,你不想想办法捐点米面给你的家乡父老吗。”
“臣李修有本!”
这梯子伸过来的太舒服了,不爬一下对不起大家。
永正帝嘴角一翘,明白了意思,粮食多了是不愁,李修这是想帮帮自己的哥哥了。李藻回乡治理一府,也确实干的不错。李家父子三人确实能为朕担些干系,且听听他怎么说。
“李修,李江流。终于也是个名字俱全的大人了。哈哈哈,朕听听你这个江流第一本说的是什么?”
“臣请假,回乡祭祖。望吾皇恩准,也望工部阁老和各位大人们准之。”
玩孝道,这就是李修的策略。一个五品的工部郎中,蹦出来说我要去陇西赈灾,皇上再护着你,御史也得给你赶出去(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