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上不上市?
王林高薪聘请了十个被社会确定了地位的智者,组成了爱秀集团的智囊团。
很多高层都对此表示费解,十个人的年薪,加在一起高达400万呢!
400万,相当于许多小企业一年的利润。
除了财大气粗的爱秀集团,国内还鲜有企业敢做出这样的壮举。
在邓大宝等人看来,这些人虽然有着专家、学者、教授之类的头衔,但并没有企业管理的实际能力,也没有相关的经验,高薪请这些人来,完全是在浪费工资。
公司里也有智者,像棉铃,她就看出了王林此举的用意。
棉铃明白,王林请这些人来,一来是看中他们的学识,二来是看中他们的人脉。
这些人的人脉、学生,都在社会各个重要岗位上工作。
像周汉民和钱颖就十分交好。
王林请了这些人,等于得到了这些人背后的人脉圈子。
爱秀集团需要智囊团分析形势时,这些人都可以从各自的圈子得到内部信息。
有时候,一个有用的信息,王林只要提前知晓,就可以化为商机,大赚一笔。
王林正是知道这些人的用处所在,所以才不惜重金聘请。
当天上午,王林率公司高管们,和十位智囊团成员见面。
智囊团最需要的是三种人才。
第一种是重构者。
重构者指的是那些非常善于发现新机会的人。这些人通常有敏锐的商业嗅觉,能够发现行业变化时刻产生的机遇,也能够注意到那些本来不被重视的边缘机会。
重构者可以说是领导者的天线和触角,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随时关注到行业的变化和发展。
但是,重构者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虽然他们很敏锐,但往往缺乏系统性,逻辑可能不够缜密,对重复性的日常事务也很容易感到厌倦。
第二种是阐释者。
阐释者的特长是,能够把新想法转变成可以实施的企业日常活动。阐释者往往很重视流程,他们会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评估新想法的可行性。跟重构者的特点相反,阐释者往往非常有系统性,非常实干。
第三种是保护者。
保护者在一个公司内部的功能,正如它的名称所表达的,是保护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保护者通常是公司内部的保守主义者,他们会对过多的变化持一种怀疑态度。他们更倾向采取让公司平稳发展的措施。他们善于改良公司已有的流程,并且对公司现有的核心业务提出支持。
保护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如果变化势在必行,接受了变化的保护者,有能力把重构者的新观点,迅速普及到整个公司。因为他们往往代表着公司内部最大多数人的想法。如果公司内缺乏保护者,或者保护者拒绝接受新想法,新想法常常很难传到公司的基层。
以上就是企业(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