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书院之后,少年并未觉得自己身处在一群幼稚又吵闹的小孩儿中有什么不对。
他对知识如饥似渴,一直不得志的其林先生找到了新的教育目标,每天恨不得让少年住在书院。
只是少年已经大了,若是不读书就该为家里挑起重担。
他的父亲在战场上去世,只抛下了他和可怜的母亲二人,现在母亲的身体越来越难过,还要劳累她每日在烛火下缝补,帮人浆洗衣服。
因为温良贤淑的性子,总是被人欺负。
他每日都要抽空去帮母亲要回做工的钱,刚开始她们拖着母亲的工钱不给,欺负母亲身体孱弱。
自从他知道此事后,便会帮母亲去要钱,半大的少年,跟狼一样凶狠,那些人也不过是欺软怕硬,少年去过两次他们就不敢再动手脚了。
于是,少年每日里都是书院和母亲做工的地方两头跑,他还会帮着干一个时辰的活儿,这样能多几钱,母亲也能轻松些。
刚开始,其林先生以为是少年人贪玩,每日下学了跑得比那些孩童还快,他逐渐不满了起来。
一日,他特意留下了少年,当对方再做一篇文章。
但少年心中挂念着母亲,求先生放自己下学。
其林先生恨铁不成钢,刚要教训,少女便跑了出来,双手叉腰,瞪着自家爹爹说:爹,你害不害臊啊!这么大人了!还欺负一个小孩儿!传出去我都觉得丢人!”
其林先生气得要打女儿,趁先生的注意力在少女身上,少女给他使了个眼神,他立刻明了。
转身收拾东西跑了出去,他惯唱背着装书本和笔墨的书袋也是少女给他缝制的。
当时少年刚到书院学习,那些孩童们不懂先生说的那些治国理想,只知道新来的大哥哥连纸墨笔砚都没有,小孩儿懂什么?他们便笑话少年。
少年只管学习,不在意。
还是少女听到了那些小孩儿的话横眉竖眼地把所有人小萝卜头都训了一遍,让他们排排站,被训得一个个都哭了。
少女就瞪着他们,说:“哭什么哭?哥哥被你们说坏话都没哭,你们还委屈起来了?”
“他们还只是个孩子。”
少年觉得不妥,自己来上课本就是沾了光的,他其实并不在乎这些孩子说什么。
少女哼了哼,非但没有放过那些小萝卜头,还把他叫过去站在了小萝卜头的队伍末尾,一块儿听训。
也是如此,小孩儿们觉得这个大哥哥可怜极了,不仅没有纸墨笔砚,还要和他们一块儿被洛姐姐训,再也不说少年的坏话了,还会把自己的小点心分给少年。
少女见了笑眯眯的靠在书院外看着他,转天便给他丢了一个麻布缝制的书袋,针脚有些粗糙,但是实实在在下了功夫的。
少女见将手藏在身后,别扭道:“这是我在河边捡的,反正都是别人不要了的,我就给你捡来了(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