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1章 回都后的朝议

作者:余观鱼      更新:2024-08-26 05:14      字数:3195
  

“具体情况言明。”

刘玉之道:“阮明于信中所说,现在双方虽然有了联系,关系也进一步亲密,但要有所行动的话,恐生变故。就整个草原来说,柔然部实力还很弱小,现在肯定是不敢和沙恩决裂的。”

萧远听完考虑了一下:“丞相代表朝廷给阮明覆信一封吧,告诉他,北狄之事万不能急,当徐图缓之,于柔然部落一事上,继续与他们的首领保持良好关系,等到时机成熟,便暗中资助胡尔卓。”

“微臣领命。”刘玉之施礼退回班列。

随后,众臣又就鬼族等事进行了一番讨论,礼部尚书阎明说道:“现在我国不少商人有去鬼族看看的想法,但国家在这件事上,并没有相关的政策放开,臣以为,或可考虑计较一番。”

萧远环视一周:“此议,众卿以为如何?”

“臣赞同阎大人的意见,商人去了鬼族,往来国内,是能带动一定经济效益的,反正两地的税务相关,都在大秦。”有官员出列附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这种于国家利好之事,自然会有不少大臣支持。

萧远稍稍抬手止住了还欲说话的人,开始站起身于上方帝案前来回踱步,显然是在作慎重的思考。

众臣也都明白,亦纷纷噤声,没敢打扰。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萧远才看向下方道:“商贸之利,确为好事,但这种小打小闹没有什么用,由国家布局更大的吧。”

说着继续道:“鬼族方面,虽然政治是由我国主导,但实则只是军事压制,这显然还不够。”

“鬼族的特产还是不少的,真若贸易,这之间的利润是非常大的。”

“这样,此次机会就给以前那些爱国商人吧。”

“这是国家给他们的红利。”

大秦确实有一批爱国商人,而且是大商,各行各业都有,当初萧远攻取天下时,这些人都有过捐赠或金银的资助。

甚至其中还有一个名叫罗淮的人,为此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刘玉之闻言,试探性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萧远言简意赅:“朕要让鬼族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我大秦。”

军事、政治、经济。

刘玉之明白了过来,稍作考虑后,拱手说道:“陛下英明,臣深表赞同。”

“臣也赞同此策。”上官文若道:“但如此布局,绝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恐要长期经略。”

“说的没错。”萧远道:“这件事还需要一个具体的方案和定议,丞相辛苦一下,暂作主导吧。”

“是,微臣领命。”刘玉之应道。

这件事说完,萧远又道:“下面聊一聊朕这次出行的所见所闻吧。”

“其他各方面还好,国家政策相关,地方政令皆在惠民生息,总体来说,东部地区发展的不错,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

“但有两件事。”

“一,全国道路交通,及损坏之桥梁问题。”

“二,恶吏问题。”

这里的吏,并不是官。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萧远道:“如一县之地,县府中的吏,一般都是本地颇有实力和门路的人,他们上接官员,下承百姓,面对官员的时候阿谀奉承,可面对百姓的时候,却恶语相加、动辄罚款打骂!”

“这些吏员都是实际办事的人,可往往正是如此,便多滋生欺上瞒下、贪赃枉法。”

“诸如此类,绝不能有任何的纵容和苗头!”

“即颁布指令,各县整肃吏治!查察索拿卡要,一经发现,革职查办!”

“臣等遵命——”众臣齐齐应声。

然后户部尚书陈怀明站了出来:“方才陛下所说全国官道和桥梁问题,微臣斗胆,是要是要准备大修吗?”

这语气,明显一副心疼钱的模样,但讲道理,户部就得像个守财奴,国家批款,不管是什么方面,都得搞的清清楚楚。

这样的户部尚书萧远其实是很欣赏的,闻言说道:“怀明不必忧虑,朕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然后与众卿议之,至于全国性的官道大修,兹事体大,非一夕可决。”

陈怀明暗松了口气,刚准备说点什么,萧远却又问道:“话说回来,于此事上,怀明有何见解?”

“这”陈怀明沉吟了一下,虽说心疼钱,可道路交通却是实实在在的大事,于是说道:“臣以为,崎岖难行的官道肯定是要修的,这关乎国家经济民生,破损的桥梁关乎百姓安全,亦是如此。但要修,便要多方考察才行,更要有详尽的方案,这样才能将问题处理妥当完善。”

“恩。”萧远点了点头,看向其他大臣道:“怀明所言,众卿以为如何?”

“陈尚书言之有理。”柳长卿站了出来:“官道的损坏是很多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当初列国也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而各地的环境不同、道路曲直也不同,考察之事是非常有必要的。”

“臣附议。”江仪跟着道:“此事重大,定议之前,理当做好一切计划准备方可实施。”

萧远拍板:“那就先收集一下全国各地的道路情况,然后由工部做出一个完善的计划方案,最后再定议此事。”

“微臣领命。”张景瑞拱手弯腰。

萧远再次看向陈怀明:“国库里的钱还够吗?”

陈怀明一脸为难道:“回陛下,国库虽有余银,但此工程之浩大,耗费必然无数,肯定是会很吃力的。”

“恩,刚刚休养生息,此事不必太急,但也不能拖的太久,先把方案弄出来吧。”萧远道:“三年之内实施。”

“陛下英明。”陈怀明高声说了一句,因为现在就动,肯定是有点吃不消的,毕竟刚刚结束战乱没两年,这算得上是全国性的大兴土木了。

但如果三年内实施,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因为国家在越来越好,越来越富强。

这场朝议进行了很久,等所有事都议完之后,萧远也大手一挥散了朝。

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下朝之后便去了书房,批阅奏章,勤政于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