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六符沉默良久,对徐平道:“相公言事无不可对人言,不知是真是假”
徐平道:“自然是真。大丈夫行事,就当光明磊落。”
刘六符看着徐平,沉声问道:“既如此,相公可否对某明言,今两国是欲和焉还是欲战焉若是欲战,不必留我在此。强留于我,我固然被后人笑,也有损相公之德。”
徐平大笑:“学士如此问,却让我有些难以回答。皆因欲战欲和,非我一人可定,也非本朝可以说了算的。和与战,是南北两朝双方的事,奈何只是问我”
“相公一国宰相,禀国政,自然心中有数。和与战非贵国一方的事是不错,但你们心里总有个计较。若是欲战,则一切求和之言,俱为虚文而已。”
徐平端起酒杯来,沉吟了一会,最后无奈苦笑:“学士,我说一句冒昧的话,你问出这样的话来,就说明我们于世间的事,于人,于国,看法根本不同。我不是不能答,我是怕我答了之后,学士依然不懂。坦白讲,我或许智未足,才疏学浅,便从来不为虚文。”
刘六符拱手:“相公何不试着说来听听。在下有不明之处,再行请教就是。”
“兵书有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才可取胜。若问我欲战欲和,以我徐平个人来言,自当统大军,挥师北上,光复故土,才可慰平生之志”
刘六符听了,脸上不由变色。没想到徐平还真是不避讳,把自己心里想的说出来。
徐平又道:“只是我为宰相,以君命理国政,我个人怎么想,于国政无关紧要。所以学士问我欲战欲和,于我徐平讲是欲战,于大宋宰相讲是欲和。为何欲和燕云之地归于契丹百余年,心念中原者又有几人朝廷治国,当以民心为依归,那里百姓欲和,朝廷自然就欲和。此不必问,学士问于国境,燕民是欲归宋,还是欲在契丹治下即可。燕民之心在南,则必战,大军北上,当者为齑粉此时燕民未有南归之心,朝廷自然是欲和。”
刘六符听了这番话,不由怔在那里。徐平如此说,不但是给出了议和的理由,而且废掉了誓约万世不易的可能。民心变了,和约也会就此作废,宋军必定北上。
见刘六符神色怪异,徐平道:“两国立约,虽然对天盟誓,然而天心在民心,终究还是归到燕民那里。此话我明白讲出来,学士知道,回去告诉国主,不要自误。”
不只是刘六符,就连一边坐着的宋朝官员神色也非常精彩,心中各有想法。杜衍和明镐等人,深知徐平这是说的实话,不含任何权术,这就是宋朝定下来的国策。而富弼和丁度几个人却不这么看,从徐平与赵祯和朝臣商量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这是一种策略,只是徐平这人心机深沉,就连自己人也不吐露心底的话,只可意会不可(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