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试射

作者:远征士兵      更新:2024-09-09 00:39      字数:3139
  

当晚,火箭筒就进行了试射。

卡图科夫将卡拉什尼科夫和西索伊也叫到了现场,毕竟这也可以说是一次试验,如果成功的话还需要他们对其进行仿制,所以他们的参与当然是必要的。

“我们把它称作M1火箭筒!”斯金奈从箱子里取出一个形状怪异的东西。

之所以说它“怪异”,是因为它与舒尔卡印像中的“巴祖卡”有些不一样,比如有左右两个挡板和前端。

斯金奈将火箭筒舒尔卡扬了扬,比划着介绍道:“这是肩托,我们在里头装了两节电池,它可以为火箭弹点火然后发射出去,就这么简单……”

说着斯金奈就将火箭筒扛在肩上,他的助手则取出火箭弹将其从后方装填进火箭筒。

“两人就可以轻松完成操作!”斯金奈说着就将火箭筒对准六十米外的垂直钢板,然后一扣扳机。

“啾”的一声,火箭弹直奔钢板而去然后炸出一团烟雾。

烟雾散尽,卡图科夫和舒尔卡几个人上前观察,吃惊的发现上面居然有几道不规则形状的穿孔。

“这是多少厚度的钢板?”卡图科夫问。

“80毫米,卡图科夫同志!”西索伊瞪大了眼睛回答,这穿甲能力已经远超他的预期了……在此之前他根本就无法想像,这样一枚60MM口径的小炮弹居然就能穿透80毫米的装甲。

“它的弹头使用锥形装药技术!”斯金奈解释道:“命中目标时会射出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就是这股射流能穿透坦克装甲……”

“它能穿透多厚的钢板?”卡图科夫问。

“100毫米左右!”斯金奈回答。

“把钢板换成100毫米!”

其实不是换钢板,而是所有人换了一个场地……钢板早就在另一个地方等着了。

然后斯金奈又发射了两枚火箭弹,这回有些尴尬,两枚火箭弹都没能命中目标。

“就像你们看到的!”斯金奈说:“它的命中率较低,而且很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这也是它被忽视的原因之一!”

斯金奈一边说一边再次举起火箭筒,然后“啾”的一声,这回命中了目标。

100MM,完全穿透。

卡图科夫和西索伊等人不由目瞪口呆。

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要知道此时德军的“三号”坦克也只有47MM的装甲厚度,虽说命中部队往往有倾角,但100MM的垂直穿甲能力用于对付“三号”已足够了。

“它有什么缺点吗?”卡图科夫问斯金奈。

“就像我说的……”斯金奈回答:“它的精度较低,其它的就无从得知了,因为还没有经过测试!”

“我认为这不是问题!”卡图科夫拿起火箭筒打量了一下。

这话的确是说对了,苏军的装备通常都精度的要求不高,他们认为数量可以解决精度的问题,就像“喀秋莎”火箭炮。

又打量了一会儿,卡图科夫似乎就下定了决心,他将火箭筒递给了西索伊,问:“我们需要它,西索伊同志,你认为多久能仿制并生产出来?”

“如果有图纸的话……”西索伊把目光投往斯金奈。

“是的,我把它们带来了!”斯金奈回答,然后就朝助手扬了扬头。

助手从包里取出一个文件夹然后递给了西索伊。

西索伊和卡拉什尼科夫一起在灯光下翻了翻,然后就信心十足的对卡图科夫说道:“它可能需要两周的时间,上校同志,就像美国人说的,它的结构的确很简单!”

“它为什么需要两个挡板和前端?”舒尔卡问。

“哦!”斯金奈回答:“你知道的,战场上总是需要速度,我希望士兵们不管放在左肩还是右肩都可以发射!”

“我认为这是没必要的!”舒尔卡说:“用左手使用武器的士兵毕竟不多,而这却会增加它的重量!”

斯金奈点了点头,回答:“你或许是对的!”

“所以……”舒尔卡随手从卡拉什尼科夫手中取过笔,在图纸上一边画一边说:“我们应该把多余的挡板去掉,将肩托前移一些,因为重心在前方,肩托和握把靠前更容易握举,同时后端往后伸也可以使助手更容易装弹……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应该是这样的!”

斯金奈看着不由连连点头:“酷,老兄,你说的有道理,它看起来似乎更好了!”

“另外……”舒尔卡接着问:“电池在低温下能正常工作吗?”

“不能吗?”斯金奈闻言不由愕然。

斯金奈是个对火箭有兴趣的上尉,他其它方面的知识还有欠缺。

“我们应该对它进行更多的户外测试!”西索伊回答道:“电池在低温下的确可以出现问题,零下19度以下就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电荷……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无法成功击发火箭弹,到时它就会成为一堆废铁!”

“我们为什么不把电池改为小型磁力发电机呢?”舒尔卡说:“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低温发射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比电池更容易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气候!”

“好主意!”西索伊惊讶的望着舒尔卡:“你就像它已经生产出来并使用过一样,舒尔卡同志!”

舒尔卡摊了摊手,回答:“我猜的,不确定这么改是否可行!”

这当然不是舒尔卡猜的,而是他拥有的知识告诉它“巴祖卡”在将来会出现这些问题……这其中尤其是电池。

二战时美军将“巴祖卡”大量投入到太平洋战场。那里通常都是高温、高湿的岛屿,电池很快就受潮漏电,于是“巴祖卡”无法成功击发常有发生。

这些问题通常是需要批量生产给部队使用,部队在作战时发现这些问题后进行反馈,然后再对它进行批量改进。

此时有舒尔卡在,当然就不需要这过程了。

“我们可以各种试生产几具!”卡拉什尼科夫说:“然后对他们进行测试!”

“说得对!”西索伊回答:“我们马上投产,争取几天内生产一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