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晓得往钱里钻,每到鱼汛就摇着船来收钱,大家只能暗暗咒骂着交钱,宽慰自己那是散灾钱。
这个岛到了后世也没改名,岛上仍留着这两个公所,江盈知去看过一次。
最远处看不清楚的,有铜钱礁,西山岛,以及大小不一的岛屿包围了海浦镇,抵挡外海的风浪和狂风,形成天然屏障。这让海浦镇得以兴旺,成为各府渔船停泊岸口。
江盈知把这时的地方岛屿和以后的两相比较,每一个能对得上,心里陡然觉得蒙蒙的一切都真实起来。
那就是以前的海浦镇啊!
她那样熟悉,这虽然不是她生活了二十四年的海浦镇,却与她有着蛛丝一样缠绕不断的关系。
这让江盈知到了陌生地界的惶惶不安消退了下去。
小梅回去时问江盈知,“小满姐,你可有去处?没有先暂且留些时日吧,待攒够了盘缠再走也不迟。”
她想小满姐留下,毕竟除了海娃,实在没人跟她说话。
江盈知说想去海神庙看看,也许能有回去的法子。虽说这里的海那般好,可她仍旧想回到现代去,看看赤潮退了没,即使那里已经没有她最亲的人了。
小梅神色有点复杂,张了张嘴,又闭上,想想还是说道:“海神庙有庙官守着。
”
她同江盈知说:“不是天天能拜神的,除了二月二抬头祭,三月三出海祭外和鱼汛时,寻常时候逢五逢八才能进去。”
“还要五个铜钱,算作进庙钱,进了庙必定要买庙里香火纸马才成。”
她不忍心地开口戳穿,“小满姐,你身上可还有银子使费?”
江盈知浑身上下摸不出一个子来,海风从她宽大的衣袖里钻进去,吹的她连带着心都凉飕飕的。
可她是个在哪都能活得开的人,当即脸上有了笑,“这能赶海吗?能赶海就能换些钱,我教你做点吃的卖。”
江盈知想,随便教几个简单治理海鲜的法子,也能够小梅带着弟弟新起个房子吧。
小梅只应了她那句,“能赶小海,鱼获收的并不多,初四到十一是小水,眼下是初五,只能捡些小海鲜。”
赶小海要看潮期,并非日日涨潮,潮水小鱼获少,潮大鱼获才会多。
至于做了吃食来卖,等江盈知见了屋外面的矮灶便说不出话来,这炊虾灶才到她小腿肚。上头有两个孔眼,一口是黑漆漆的砂罐,小梅说那是汤锅,烧水用的。
另一口是铁锅,边上糊了层黏黏糊糊的东西,黑漆漆。水缸在屋里,是接的雨水,有股明矾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