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在外捕鱼三月,王三娘除了高兴他们能回来,又担忧今年没个好收成。
毕竟渔民嘴里常说:“三冬靠一春”,三个冬汛期时捕获的鱼和海鲜,也不如春天一季的小黄鱼收成。
不止她想钱的事,各家凑了钱的妇人也在问,“春鱼抲得多不多?”
“全洋面过鲜了?还是剖了抄咸,抱盐全做鱼鲞了?”双珠嫂子高兴外又发愁,“今年咸货铺子也不晓得收不收那么多。”
小黄鱼鲜的时候卖价最好,要是能在捕了鱼后,碰上外海冰鲜船,把鱼卖出去,那时收的钱最多,大伙全盼着能洋面过鲜。
但是渔获多,冰鲜船少,渔港的冰贵。渔民只能网了鱼,立马抄鲞刀,剖了鱼取出鱼鳔,塞盐,再晒船板上。这叫抄咸,也叫一把鲞刀一把盐。
管船老大陈通海乐呵呵的,“这回运道好,头一波赶上了粉籽的春鱼,卖了个好价钱,后头赶上的大多是水籽的,就剖了做鱼鲞。”
江盈知听了后也想吃粉籽的小黄鱼,这算是行话了,粉籽代表小黄鱼没产卵,又临近产卵期,那时的肉质最紧实最鲜美。
水籽的就表明已经产卵,肉质会变得较为松散,可也比其他鱼吃着要鲜。
她馋着那滋味,忽听人群里笑闹,自打陈通海说了今年收成不错时,大家便都高兴起来。毕竟拉紧裤腰带子,天天在灰缸里熬番薯丝粥喝,可算能把旧年里的债收回来了。
一顿关切问完后,大捕船上的渔民开始卸货,小梅拉着江盈知凑进去看,小声说:“以前还有不少外海的鱼,通海叔会分点给我们尝尝鲜,阿姐你等会儿看看识不识得。”
江盈知看着那一桶桶小黄鱼鲞,这才知道,捕鱼船要回西塘关前,还会去就近洋地(渔场)进行对网捕捞,捞来的活鱼不卖,拿回来给大伙吃一顿。
“最后在过青屿岛时捞了网小黄鱼,”陈通海拎着一桶冰鱼,“没舍得卖,碰上冰鲜船,狠狠心过了冰,每家分几条走啊。”
“还有这些鱼在过山礁那捞的,我也不大识得,只晓得没毒,要的话拿去吃,”陈通海说得大气。
其他人沉浸在吃小黄鱼的喜悦里,闻言看了眼那桶活鱼,压根不识得,海里鱼千千万万,哪怕老渔民也有大半不认识。
大伙不吃不认识的鱼,立马甩头说不要,有的要拿去当肥使。
“正碰上这鱼汛,你们不吃,拿去喂鸡鸭吧。”
可江盈知认得啊,她连忙扒开前面的人,硬生生挤出个脑袋来,“别喂鸡鸭。”
大伙的目光齐刷刷瞧她,她只露个脑袋,顿时都笑了起来,王三娘也笑,上手拍拍叫边上人让开。
江盈知只顾着鱼,也不管大伙是不是笑她,站直了身子道:“这是闽省的鱼,那边人叫它巴浪,味道差,蒸熟晒了能当鱼干吃。”
“刺多不多?”有人问。
她点点头,刺多,而且